close

當孩子的麻吉,父母的三要與三不政策


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/楊俐容(親職教育、青少年及兒童諮商講師)


 


兒童期的孩子,像個「甜蜜天使,天天繞著你、什麼事都告訴你,青春期的孩子,卻儼然是個「外星人」,讓人不容易理解,開始會說「這是我的隱私」,對待父母的態度,「父母說了算什麼」的比例也逐漸多於「父母說了算」。


事實上,這是因為青少年的認知能力與人際範圍都在拓展,接觸到更多人事物,逐漸發現原來父母親只是個平凡人,並不像小時候以為的那麼偉大。這些原因使得青少年不再像小時候那麼信服父母、心中的父母形象也逐漸「去理想化」。這個「去理想化」的過程,是青少年開始掌握自主權、學習做決定的必要歷程。如何在親子雙方都安適的狀況下,鼓勵青少年獨立自主,又能維繫一定的親密關係?


要管、要放、要欣賞


大事一定要管。如果大事不管,青少年會覺得,「你根本就拿我沒辦法」或者覺得「你不想要我了」。但管大事之外,父母也要學會「放小事」,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才有成長的空間。


什麼是大事?什麼是小事?這需要透過優質溝通和孩子建立共識。建議父母,持續關切孩子的生涯興趣、設定兩性交往尺度,明白掌握幾項重要價值觀如誠實、正直等;至於跟孩子生活相關的細節,如:跟朋友聊什麼,喜歡怎麼穿著,只要不對別人構成困擾或違反社會規範,這些小事就隨他吧。


 孩子的世界拓展了,會帶給父母新的衝擊,有些衝擊讓父母不舒服,但也有些衝擊會帶著父母開拓視野。例如他們念書所獲得的許多知識,已經慢慢超越父母過去所學習的。當青少年聊到課堂上或生活上學到有趣的事物時,父母能否調整心態,從「施者」的角色轉換成「受者」,真心讚歎孩子的成長,是決定親子關係會日漸親密或漸行漸遠的關鍵因素。


父母一句:「你好棒喔!可以告訴我這麼多知識。」甚至在看到孩子能力增長時,主動告訴孩子:「你已經長大了,有些事爸媽要放給你自己作主。」這種欣賞的態度會帶出孩子的獨立自主及自信自尊。


不黏、不棄、不囉嗦


青春期孩子對同儕的情感需求愈來愈高,對父母的需求則慢慢降低。即使和父母的感情很好,遇到同儕時,也會想撇開原本和父母牽著的手。不想讓同儕看見,只是因為想獲得同儕的認同,而不是因為不再愛你。


父母如果能體認,適度拉開和父母的距離是青少年獨立的必要條件,也是父母卸下部分的照顧責任,重新享受自我的契機,也就不會有失落感,以致於一直想黏在孩子的身邊。


此外,不管有多大的衝突,多麼的受傷,都不要放棄青春期的孩子,這非常重要。即使還沒有摸索出雙方都覺得安適的親子互動模式,仍然要傳達你對孩子的愛與關懷,青春期的孩子還沒真正成熟,內心也還有脆弱之處。


他們對自己的判斷,多半來自別人怎麼對待他,如果他感覺自己是被放棄的,那麼他也會放棄自己。青少年最討厭父母囉嗦,尤其父母所說的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道理,他會覺得「我早就知道了,為什麼還要一說再說」,要做到不囉嗦,就要學習良好有效的溝通方法,必要的時候,可以徵詢專家的意見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恩德letforce 的頭像
    林恩德letforce

    高雄市文化象棋圍棋教學天地 ~~~~~ 教學地點(文化象棋圍棋教室) : 高雄市苓雅區林南街29號6樓之一 (電話):07-2237973 ( 手機):0956385818

    林恩德letfor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