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利器之輪的回報
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“我們所選擇的態度,終將會化做某種形式,回到我們的身上。”

 

 

 

當你對別人施惠時,會殷殷期待他人日後的回報嗎?接受別人的恩惠

 

時,會耿耿於懷,並且打算日後湧泉以報嗎?在書上讀了一則有關施

 

恩與回報的歷史小故事,覺得它巧妙溫暖而別有韻味:

 

 

十九世紀末的時候,有一天,英國一位乘著馬車到蘇格蘭去演講的眾

 

議院議員,在趕路的途中,碰到馬車陷入泥沼裡的困境。這時,剛好

 

有一個蘇格蘭的農家男孩經過,稍後並帶了一大隊的馬匹將馬車拖出

 

泥沼,為這位議員解了圍。當時這位男孩由於對他敬畏有加,不敢接

 

受任何的酬勞。

 

 

「那麼,你長大後不想成為甚麼人物嗎?」這位政治家問。

 

 

男孩回答:「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醫生。」

 

 

「到時候我一定會幫你的忙。」

 

 

這位議員果真一言九鼎,在他的幫助下,那位勤懇的農家男孩日後如

 

願當上了醫生。

 

 

五十多年之後,在另一個大陸上,另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因為肺炎而瀕

 

臨死亡,而他就是曾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。

 

 

就在絕望的時刻,有人給他一種神效的藥叫盤尼西林,救了他一命。

 

 

盤尼西林是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所發明的;弗萊明正是當年那個

 

救人於泥濘中的蘇格蘭農家男孩,而幫助這男孩完成學業的那位重信

 

守諾的眾議員,名叫蘭道夫‧邱吉爾,他正好是邱吉爾的父親。

 

 

命運何等奇妙、世界如此渺小,父親早年的重諾,日後竟意外地澤惠

 

到自己的兒子的身上。

 

 

許多人並不真切的相信善惡有報的這個觀念,但事實上因果觀念並不

 

那麼複雜、玄奇,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並不只囿於草木的自然之理,

 

成功與機會的確常找上積極與勤奮的人家。

 

 

「要怎麼收穫,先那們栽。」這句話不獨適用於學問、事業上,也適

 

用於我們的身體、婚姻、人際關係上。

 

 

在任何領域,我們所發出的東西的確都會以某種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

 

上。

 

 

日常生活的人我應對上,別人常常只是我們個人言行的另一面鏡子;

 

如果我們常以微笑的臉孔、溫和的語氣與他人交接、言語,我們常也

 

能得到相類的回應。

 

 

如果我們習慣以粗魯的言語、行為去對待我們周遭的人,不客氣的回

 

應是自然而然的事。

 

 

因而,在生活上,當我們碰到逆境時,是用愛、積極的思考或是慈悲

 

心來應對?或者是以憤怒、指責或否定、冷漠來因應?別忘了仇恨的

 

反應將繼續製造仇恨的循環,慈悲與溫柔卻往往會把愛的奇蹟繼續傳

 

承下去。

 

 

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往往是不經思考的、十分容易的,但許多時候,

 

審慎地思考如何中止、停下不善的循環,往往是更為明智的事。

 

 

在每個下決定的關頭,個人都不該忘記,當前所發生的每一件事,都

 

是個人選擇的結果,因為,自然的律則是--不管我們喜歡或是不喜

 

歡,有意識還是無意識,我們所選擇的態度,終將會化做某種形式,

 

回到我們的身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恩德letfor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